“興旅大文章如何大氣地寫”的話題討論推出以來,受到了讀者的廣泛關注,業內人士也紛紛發表看法。無錫市旅游業協會會長王潔平從事旅游管理工作多年,本報記者近日約訪請他談談對無錫推進全域旅游示范區建設、打造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看法。
本報記者:無錫旅游資源很豐富,怎樣加快推進全域旅游城市建設呢?
王潔平:我們早就提出“旅游即城市”,實際上就是全域旅游:把整個城市作為旅游目的地來打造,任何資源都可以成為旅游資源。任何產業都可以和旅游融合發展,任何城市生活空間都可以轉化成為旅游休閑生活空間。無錫要建設“省內領先、全國一流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”,必須要進一步整合資源。一是“五區”一體,一體兩翼(宜興、江陰)的資源整合、個性發展和品牌打造; 二是具有無錫特色的人文資源,比如吳文化、工商文化、太湖文化等,要活化生活化,轉化成可體驗的新業態,而不能空洞化、標準化。外地游客來到你這個城市后,游玩旅游景區,漫步大街小巷,棲息酒店民宿,都能處處體驗感受到這個城市的文化特質、風土人情。無錫是民族工商業發祥地,現在是物聯網產業新高地,可以推出工業旅游、科技旅游,讓游客體驗到你這個工商基因是很好地傳承下來的,這也是對旅游產品的豐富。無錫現在展會很多,有物聯網博覽會、文博會、新能源大會等,展會也是一種很好的旅游資源,要像錫馬、環太湖自行車賽一樣,“體育+旅游”,讓各類人士在無錫參加一次會展和比賽后再游一座城,體驗一種生活方式。目的地城市,就是要讓游客的腳步慢下來。
本報記者:現在鄉村游很火,這一塊無錫怎樣才能做得更好呢?
王潔平:現在國家提出鄉村振興戰略,發展鄉村旅游也在助推鄉村振興。通過鄉村旅游發展、配套設施的完善、村莊環境的美化,既提升農民的生活品質,也讓城市居民多了出游選擇,可以說實現了主客共享,F在濱湖、宜興、錫山、惠山的鄉村游做得都不錯,美麗鄉村、民宿客棧、休閑農莊和旅游風情小鎮都發展起來了,一方面,增加旅游供給,滿足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需要;一方面吸引了農民返鄉創業,也為城市青年創業提供了一片廣闊天地。實際上,鄉村旅游創造了一種主客共享的生活方式。我市鄉村旅游在下一步發展中需要提升品質,還要聚集發展。錫山區的蕩口古鎮、濱湖區的大浮地區、江陰市的“江尾海頭”,鄉村旅游怎樣和周邊的旅游資源整合發展,共建鄉村旅游度假目的地,這篇文章可以做得更美更具特色。
本報記者:要打造旅游目的地城市,必須要有能留住游客的特色旅游休閑產品。
王潔平:是的,我們這座城市的旅游正在轉型,休閑度假產品也日益增多,F在的問題不是供不應求,而是供需錯配,還缺少滿足人們多樣化個性化需求的休閑度假產品,所以要深耕和創新,進一步拓展都市休閑、文化休閑、鄉村休閑和康養等度假產品和生活空間,這樣才能延長游客在無錫的逗留時間,成為旅游目的地城市,F在景區門票要降下來,就要研究怎樣把景區的新業態豐富起來,讓文化體驗、休閑度假為景區賦予新能。開放式景區也要提升功能,蠡湖、長廣溪、南太湖、十八灣等地區自然風光沒得說,但從更好滿足游客需求來說,業態還比較單一,配套服務也要跟上,F在交通很發達,游客能很便捷地到達一個城市,但游客的選擇面也大了,很可能“下午在無錫、晚上在蘇州、夜里住上!,如果沒有城市個性和特色產品很難留住游客,特別是要考慮夜間旅游生活怎樣豐富多彩起來。還有一個就是服務品質,無錫旅游的服務質量一直很好,可以打造成一張城市名片,讓游客為體驗買單、為優質服務買單。
本報記者:說到留住游客,現在很多游客喜歡在城市弄堂小巷游走,體驗城市慢生活。這方面,您有什么建議?
王潔平:一個城市不僅需要高樓大廈、綜合體,也需要有歷史、有故事、有風情的弄堂小巷,它們延續著城市的文脈、承載著城市人的生活,成都的寬窄巷、北京的胡同,游客都愛逛。無錫的小婁巷等就有很多故事,以前原崇安區搞過“百巷崇安”,如果能整理、恢復出一些特色的古弄小巷來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。讓古弄小巷的文化、風情和生活再現,不僅當地居民歡迎,游客也喜歡來玩,也是“主客共享”,共享一種愜意的“慢生活”。
消息